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都是有目共睹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与精神生活也极大地丰富起来。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莫过于买房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买房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
但是在当下,买房过程中始终让人不痛快的莫过于公摊面积了,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不久前人民日报和新华网就纷纷发表和转载同一篇文章“公摊面积亟需解决”,官媒一致提出“公摊面积伤害了购房者的权益,是不合理的。”这个话题一度成为网络热点词汇,“买房子100平米,实际只有70平米”“买房子120平米,实际只有90平米”这些词汇一波接着一波的刷屏。
一个信号传来!公摊面积取消,进入倒计时?不得不说,在房地产的发展之初公摊面积是被认可的存在,据传公摊面积是由英国商人嘉城李首先在香港传播开来,然后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发展史引进,最后随着房地产的辉煌而发展壮大到今天的遍地开花状态。
在前不久的央视节目中,重点讲解了房子公摊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公摊面积发展至今在商品房买卖交易中存在着不恰当、对购房者不利的因素,“有的人明明买的是大的二室房子,经过一公摊,最后是剩下了一个单生公寓。”指出公摊面积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1、公摊面积的猫腻你或许还不知道。作为一般买房者,知道公摊面积估计100%都是开发商告知的,明明白白的数字写在购房合同中,这是公摊面积的唯一来源。如果拟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实际面积70平米,公摊面积多达30平米,但是你怎么知道实际公摊面积有没有这么多呢?实际面积可以自己测量,公摊面积去哪里测量去?
所以,只要有了公摊面积的存在,那么开发商给买房者多出售面积就有了可能,实际小区每家应该公摊20平米的,那么每家多写上10平米,又有谁能发现呢?这就是问题所在。就拿现在的房价来说,每平米房价15000元计算,多计算10平米的公摊,就可以白白多收购房者15万元。
2、开发商把公摊面积重复出售给小区业主。例如某些区域按照规定已经属于公摊面积了,既然是公摊面积那么小区业主就已经按照商品房房价购买了这些面积,这些面积就应该归业主所有。但是开发商和物业往往把这些公共区域画成车位,然后再一次出售给业主使用,一个车位卖10万元的话,在小区里随随便便画个50个车位,就多收业主500万元了。
央视传递新信号!公摊面积取消进入倒计时?在我国,取消公摊面积在部分地区其实早就尝试过,并且效果不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房地产快速发展,也使得房地产的各项规范不够健全,规范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在当下房地产逐渐从回归理性,房子逐渐回归居住属性的大背景下,我们相信取消公摊面积指日可待,或许真的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资理财需谨慎,切勿轻信投资承诺,本站与任何网上投资行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