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以来,桂林市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驻村工作队持续抓紧抓好抓牢防贫监测与帮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驻村践行使命,以建强村党组织为引领,当好思想“引领者”
在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斯门的带领下,社岭村这个好不容易摆脱贫困,昔日没有产业、没有资金、没有技能的老山界民族村,发挥好资江源生态环境金不换的优势,运用好民族非遗文化瑶绣和瑶族山歌的宝贵资源,活用直播电商,找到了“党建+非遗+电商+文旅”的致富新路,社岭村成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村。
“刚到村里来的时候,我听不懂当地方言,且村干部都是刚刚换届新上来的,凡事都在摸索中前进,干事创业底气不足。但是我们和村‘两委’、村党支部商量达成共识,驻村工作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班子建设”。驻社岭村第一书记韦斯门说道。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从村干部考勤抓起,跟村干部一起坚持“坐班+走访”相结合服务群众制度;推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以“党建+微网格”为抓手,把群众诉求收集上来、难题逐一解决掉,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逐步提升;精心组织全体村党员、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五有”工作法——有“计划”、有“记录”、有“反馈”、有“亮点”、有“宣传”。
驻村夯实根基,以民生改善为目标,当好群众“贴心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始终把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聚焦重点人群和关键领域,充分活用后盾单位“各级领导挂点、各后盾单位二级组织包村和帮扶动态监测户”的帮联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打出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政策到户、门路畅通的“组合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率100%,让脱贫成果更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蓄能攒劲。
“以前小孩子在念中学,父母又都病重,我们必须在家照顾,不能外出打工,但是第一书记他们来了以后帮我解决了公益性岗位问题,我还能跟着大家一起抱团在家门口做瑶绣卖,现在我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块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社岭村村民谢秀英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一下雨进村的路就泥泞不堪,能不能帮把路修好。”“每年汛期这个塌方就威胁着全村老百姓的安全,运竹子都冇得办法”在驻村入户走访中,社岭一队、双坪三队的村民反映强烈的修好入村路和塌方的问题集中到了村里。因村干部解读政策、对接上级的力度还不够,驻村工作队带着村“两委”先后到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发挥后盾单位的作用,寻求解决办法,“手把手”告诉村干部如何利用政策解决困难。最终,社岭一队老百姓盼了八年的路,经过一个月紧密施工和维护,竣工通车;双坪三队产业路的塌方也“工作队来了,村干部办事能力强多了,路修好了,出行方便多了!”工作队和村“两委”协同发力,“泥泞路”“塌方路”成了群众的“振兴路”“安全路”“幸福路”,赢得了全村群众的点赞。
2021年以来,社岭村全年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19次,帮助村民189人,结合各级组织和后盾单位关心支持,争取到300多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好民生工程,累计修好民生路3.5公里、水毁塌方路段5处、民生水利设施3座,社岭村村集体经济比2020年增长8.5%。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斯门还从后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争取到各类捐赠物资折款近20万元,通过学校设立的帮扶特产义卖群,开展周末“书记带货”消费帮扶活动,消费帮扶采购与销售总额达18万元,社会效益显著。不仅如此,驻村第一书记韦斯门始终坚持宣传“先行官”思路,为资源县特色农产品代言直播5次,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3500人,点赞量超过了34000次,累计为资源县带货价值超过10万元,现已成为资源县的“网红第一书记”。
驻村坚守担当,以凝聚发展合力为动力,当好产业“探索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产业、稳定收入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使产业发展布局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有效、增收为要,工作队经多方调研,与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通过“四议两公开”达成共识,依托后盾单位力量,一方面是在贯彻落实“两山理论”保护好资江源的前提下,积极寻找出路吃上生态饭,发展以养殖虹鳟鱼为核心的高山冷水鱼、亚冷水鱼养殖产业,产量达每年20万斤,产值可到500万元,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集体经济,不断实现产业提质、村民增收,以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构建起了高山冷水鱼养殖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项目;另一方面是以瑶绣、瑶族山歌文化为载体形成了非遗振兴乡村的产业发展思路,老百姓们通过辛勤劳动,不用外出务工而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住起新房、开起农家乐、驾驶起小汽车,可谓瑶绣绣出乡村振兴新画卷、瑶歌唱响锦绣小康新时代。
“以前我们这里很穷的,只能外出务工从事苦力劳动,工资待遇低,家里老人和小孩也顾不上。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外出,大家一下都不知道干什么。去年工作队一来,叫我和大家一起搞瑶绣,我们从小学来的本事,谁都没有想到居然可以赚钱,我更没想到我能开起农家乐,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说起工作队的帮助,冯小兰满怀感恩。现在,社岭瑶绣大获成功,在工作队、村“两委”和当地瑶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还上了央视,冯小兰这位瑶绣传承人和“山歌王”也变得远近闻名、家喻户晓。
驻村诠释初心,以赋能乡村教育为牵引,做好教育振兴“启迪者”
社岭村驻村工作队与社岭村“两委”始终牢记“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教育是基础”。特别是作为来自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韦斯门,不忘教育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扶贫“扶志与扶智并行”的理念,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大力推进乡村素质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和技能增智培训,不断提高村民见识、觉悟和增收致富能力素质。社岭村办起了瑶绣传承培训班、肉牛、泉水鸡与冷水鱼养殖和罗汉果种植培训班,邀请国家级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到村授课,为脱贫户们现场讲解种养技术。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牢牢守住控辍保学底线基础上,积极落实把乡村教育融入乡村建设行动中,在工作之余为孩子们提供“有温度的一、二课堂环境”。5月30日,社岭村瑶绣传承培训班开进了村小学,以实际行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1日,社岭村驻村工作队为新入队少先队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入队仪式并给每位新入队队员捐赠励志文具和生活用品。8月23日,中外师生携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走进了村小学,让村里的孩子们放眼世界、志存高远,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孩子们还收到了国际友人赠送的纪念礼品。9月10日教师节,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振兴乡村教育,关爱乡村教师”主题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向村小学捐赠了价值4000元的办公用品和慰问物资。以“大手牵小手”形式建构起“有温度的乡村教育”。
驻村奋楫扬帆,以讲好振兴故事为抓手,当好正能量“传播者”
赋能乡村振兴,讲好振兴故事,为善行义举、美好生活发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正能量氛围。用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认可。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斯门将乡村振兴工作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带领学生到帮扶村开展2021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表扬。社岭村2021年以来乡村振兴发展经验获得央视新闻、央广网、人民网、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30余篇,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振兴宣传舆论氛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社岭村驻村工作队和社岭村“两委”还将更加紧密团结、更加吃苦耐劳、更加能征善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资理财需谨慎,切勿轻信投资承诺,本站与任何网上投资行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