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1.9万亿美元纾困刺激计划实行后,各方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复苏与发展预测不一。有消息称,拜登政府正在酝酿的下一个刺激计划,规模预计将会更大,而且资金来源将不会仅靠政府出售国债。
据彭博社3月15日报道,拜登政府将开始考虑加税政策,这或是1993年以来美国首次重大税收上调,而富人将成为“被薅毛的羊”。
给美国富人加税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拜登政府正计划大幅提高联邦税收,从而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刺激计划提供资金来源。
虽然拜登政府此前拒绝了民主党参议员沃伦提出的“直接征收财富税”的提案,但拿富人开刀的想法并未改变。
上述知情人士称,未来计划中包括的增税措施可能会废除特朗普2017年税改中有利于公司和富人的部分内容,并作其他修改。增税计划实施后,收入最高的1%纳税人,税后收入将减少约11.3%;收入最高5%纳税人,税后收入将减少1.3%。
增税方案的几项措施主要包括:
1、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1%提高至28%;
2、削减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公司的税收优惠;
3、提高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人群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4、扩大遗产税范围;
5、对年收入至少为100万美元的个人征收更高的资本利得税。
据美国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的测算,拜登大选时提出的税收计划将在10年内筹集2.1万亿美元。但如今,拜登前经济顾问莎拉·比安奇(Sarah Bianchi)认为,国会民主党人同意的征税规模大约为5000亿美元,较原先大幅缩水。尽管白宫表示该计划将在签署新冠经济刺激法案之后进行,但目前尚未宣布日期。
对拜登政府而言,加税不仅为基础设施、气候改善以及扩大贫困援助等关键举措提供资金,也有助于解决民主党人争论的税制不公平问题。
如果法案最终获得通过,加税措施可能会在2022年生效。但是,拜登政府将需要至少10名共和党参议员的支持,才能在参议院通过加税法案,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目前,共和党议员们表示,他们已准备好“反抗”。反对者表示,在疫情期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环境下,应当暂缓加税行动。
美经济面临通胀风险?
眼下新一轮1.9万亿刺激计划刚刚获得签署,能否拯救美国经济以及是否会引发通胀正成为市场焦点。
据《福布斯》杂志消息,拜登签署1.9万亿美元经济法案后,美国政府授权的经济刺激支出总额已经达到5.4万亿美元。
据经合组织(OECD)最新的经济前景预测,经济刺激计划、疫苗接种工作加速以及美国航空业的日渐恢复,将推动美国经济从疫情中急剧反弹。
上周末,高盛将美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提高至5.1%,这比该行先前预测的4.5%高,远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3.8%。
高盛还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预计美国今年失业率将从目前的6.2%下降至年底的4%,并预计到2022年底,失业率将继续下降至3.5%,达到50年来的最低点。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Thomas Costerg认为,去年12月,美国政府通过了规模为9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而今年年初推出的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正逢美国经济重新全面开放之际。现在的问题仍然是财政刺激计划中,有多少将被用于消费(即“预算乘数”),尤其是考虑到美国“过剩的”家庭储蓄预估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即便美国总统拜登希望通过单独的基础设施和绿色能源计划来调整,刺激计划可能还是无法充分解决供给侧的问题。
此外,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一旦美国经济突然过热,民众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大,将导致产能限制,形成更高的通胀率,以此引发全球利率上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美联储要么被迫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压力,要么在经济恢复到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之际削减刺激措施。
目前,美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已促使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油价突破60美元/桶,铜价创2012年4月以来的高位;近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周突破1.6%,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潜在的通胀预期。
摩根士丹利最新预计显示,租金、医疗和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将在今年4月和5月将美国通胀率推高至2.6%,年底可能会回落至2.3%。摩根士丹利认为,到2022年底前,通胀率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不过,美国财长耶伦上周日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中表示,虽然拜登政府将向经济注入1.9万亿美元的纾困资金,且有望恢复充分就业,但美国的通胀风险仍然低迷。美国疫情期间的物价下跌将会恢复,“但这只是物价的暂时波动”。
本周,美联储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政策声明及经济预期。近几周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都表示,即将到来的支出繁荣引发的物价上涨不会持久,甚至幅度也不会很大,并计划对调整美联储的购债计划保持“耐心”。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Thomas Costerg表示,我们预计美联储在最近的财政刺激政策之后将会保持平静,因为它仍致力于鸽派的“平均通胀目标”战略,同时我们仍然认为直到2022年初,美联储每月的资产购置量(量化宽松)不会减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资理财需谨慎,切勿轻信投资承诺,本站与任何网上投资行为无关。